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比亚迪.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比亚迪. Show all posts

Monday, November 21, 2011

比亚迪:战略大调整后逐步步入正常轨迹

去年进入调整期的比亚迪,目前已经逐步步入了正常的运行轨迹。
今年第三季度,比亚迪实现销量9.4万辆,同比增长9.1%。这意味着比亚迪开始显示出向上的发展势头。在汽车销量的同比增长的助推下,第三季度比亚迪的销售收入达到了118亿元,同比增长约10.9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7700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 582.07%。
对于曾经喊出“2015年中国第一”的比亚迪,王传福表示,“2010、2011年的放缓,在比亚迪的历史上,不完全是一件坏事,让我们将这几点做好后,更能实现目标。”
新能源的全线挺进
比亚迪是一个善于做战略的企业,尤其是在新能源的战略布局上。这两年它在产业链的各个方面,基本都做了布局。除了人们熟知的电动车之外,比亚迪还涉及到了太阳能和储存电站,三大领域并成为比亚迪的三大梦想。
王传福表示,在其他的企业里,产品是为开发服务的,而在比亚迪,产品是为战略服务的。“以技术作为支撑,才可以奠定未来,我看得远一点。”
王传福认为,技术是为产品服务的,同时优先为战略服务。
在人们最为熟知的电动车领域,比亚迪开始推行公交优先的策略。在公交电动化上,比亚迪采取了K9加E6的组合,也就是公交电动大巴加电动出租车。
王传福表示,中国现在是120万辆出租车,50万辆公共交通大巴,还不包括长途大巴。按照深圳计算,公交系统的耗油量占到深圳总油量的25%到30%,120万辆的出租车加上50万辆大巴,占总车辆的比例是1%,耗油量和排污量却达到了25%到30%,作为有责任的企业家,如果这一块先搞成电动化,就将大头解决掉了,石油安全解决掉了,城市的污染也迎刃而解。
2010年5月17日,比亚迪e6纯电动出租车首批车辆交付运营。2011年8月始,比亚迪陆续向深圳大运会交付300辆e6,其中50辆大运会服务车,会后全部投入公共交通领域。大运会后,200辆K9也已陆续投入深圳公交系统正式运营。
截至目前,先后在深圳投入公交运营的纯电动e6出租版,累计总行驶里程超过600万公里,单车最高里程超过15万公里,相当于普通私家车6年的行驶里程。
10月26日e6先行者[综述 图片 论坛]上市销售。王传福表示,这证明比亚迪的产业链起来了,“明年还有2000辆大巴,明年和后年是新能源汽车几十亿的销售额,资本市场很愿意看到这样的情况,新能源汽车可以达到几十亿,而不是之前的几亿。”
重心从产能到品质
目前,比亚迪汽车的重心开始由产能转移到了品质上。王传福认为,过去成长得太快,过去强调了底盘的技术,发动机的技术,安全的技术,忽略了老百姓最关心的小问题。现在将国际制造的经验,将IT制造的品质管理调到汽车方面,将汽车的整个品质做好。
比亚迪在国际代工的过程中,本来就是做国际品质的企业,在国际代工产业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王传福认为,比亚迪的品质体系已经受到他们的磨炼,或者是他们的训练。
王传福表示,未来比亚迪汽车将坚持品质与合资品牌一样,动力总成与国际同步,领先电子化。
为了品质的提升,比亚迪收购了日本荻原模具的馆林工厂,王传福表示,收购的目的很简单,不看重设备和产能,主要是因为有日本的技术和工程师,接近一半的工程师放到国内的工厂。通过这种给工人请老师的方式,学习日本的精益生产,快速地提高品质。
他表示,今年年底所有的车,包括F3(乘用车)的品质要达到合资品牌的要求,内部的IQS(全称是Incident Qualification System,意即集成质量系统)控制要小于10%,现在S6(乘用车)做到了,F0(乘用车)做到了,今年要将F3做到。
在品质提升的过程中,比亚迪在坚持垂直整合的同时,加大了零部件的外购。比如雨刷、制动系统等开始和博世合作。相关新闻比亚迪电动车E6成功进入汽车租赁领域比亚迪深圳推电动车e6 在家即可完成充电传统车业务陷减速危机 比亚迪脱困再三年比亚迪:淬炼进行时配送充电柜 店内实拍比亚迪纯电动e6广州车展2012款比亚迪G3[综述 图片 论坛]的“芯”智能显高端 比亚迪G6[综述 图片 论坛]将亮相广州车展比亚迪G6携TID技术参加今年广州车展王传福万字演讲“揭疤”比亚迪比亚迪押宝电动车 作秀还是实干文章标签:比亚迪 比亚迪汽车 比亚迪F3[综述 图片 论坛比亚迪F3DM[综述 图片 论坛] 比亚迪f3价格 比亚迪汽车公司 比亚迪汽车报价

Sunday, October 23, 2011

王传福:比亚迪电动汽车倍受关注,公交电动化策略优先


记者:在电动汽车方面,电池技术还是比亚迪的核心技术。目前营业收入55%还是来自于传统收入,我们还是期待电动汽车的,但是现实情况跟预想是不同的,比亚迪在什么样的时间段会改变现状,电动汽车在什么样的时间会给公司带来实际的收益?
  王传福:这个问题,资本市场和媒体都很关注,请大家给比亚迪一些耐心。电动汽车应该用革命这种词语形容,涉及到产能的问题。目前大家看到的投放量是大运会期间做的,我们进行了很多的调试。因为这种电池全球和全世界都没有的,我们摸索了一段时间。
  2011年的下半年是比亚迪真正量产的元年,例如200台电动大巴,电池的容量相当于4000台尼桑,我们一台电动大巴的电池容量是尼桑的15—20倍,我说的是电池容量,在电池产业链上,铁电池是新的电池,所有的供应链都是新的,附件还是用锂电池,正极是不同的,结构也是不同的。我们在这些方面花了一些时间摸索和探索,今天看到的是完整的产业链的生产线。
   我们在深圳还是比较低调的,例如大巴运营的时候,没有过多的宣传,出租车也简单的介绍,没有深度的宣传。但是国外很多的记者过来,我们是包车给他们体验,未来这些方面我们会深度的进行分析。
  记者:电动汽车主要是针对公交系统吗,政府是否有影响。
  王传福:电动车要交购置税10%,这是很厉害的。
  记者:电动汽车是否有补贴的。
  王传福:补贴政策是有的,E6B本来想在北京多卖一些,北京说不摇号,但是没有实施细则,有人说要等本地车出来,这些内容不要写上去,如果可以早一点出来的话,北京的朋友想买车的话,至少不用等号,也是一款环保的车。
  记者:私家车充电怎么解决?
  王传福:私家车解决充电就像买空调一样,单独的设置,充电后可以达到上百公里,电动车有很多的误区,实际上是错误的,私家车不依赖公共的充电桩,家里安装一个充电器就够了,人们往往以为电动车对公共充电桩的依赖等于燃油车对加油站的依赖,实际上是错误的。
  例如每个家庭流出来的是油,你的车不需要加油的,电每家都有的,不像油一样,家里不可能有油,因此只能依赖。手机都是在家里充电的,一般不会再外面充电。一辈子也可能只有一次,用形象的比喻,公共充电桩就像车里的备胎,车如果没有了备胎,就会觉得很难受,万一坏了怎么办,实际上开了一辈子的车,也没有用过一次,这是心理作用。比亚迪的车,300公里的里程,上三环、四环也没有关系的,到朋友哪里吃饭喝酒也没有关系的,可以在晚上给车充电,而且电动车是预约充电,你7点回去后,可以设定在11点充电,早充就会贵,这是由软件来调整的,大家对电动车有很多的误区,大家认为换电池,手机可以更换,汽车也可以更换吗,实际上是错误的,首先手机的电流是几十毫安可以更换的,电动车的电流是几百安培,发电是电流的平方,这么大的热量涉及到很多安全的问题。如果更换电池的话,要很方便,就不能拧螺丝,如果追求方便就不能加螺丝,方便和紧是大的矛盾。
  第二,车是运动的,家里安装电线和开关,拧上螺丝,房屋是不运动的,车是运动的,如果车一动的话,动也是一个矛盾,车一动就会影响到充电。
  第三,要实现无尘,一个头发丝都会将某个地方搞脏,脏了就会电阻增加,如果换电池的话,不可能像工厂一样,车就在马路边上,例如北京风沙大,或者是插头上有头发就会导致很多的问题,因此有很多的矛盾,不能说完全不能解决,这是很难解决的,现阶段简单的用手机更换电池的方法比喻是误区,电动车有很多的误区,按照手机的方法是无法处理的。
记者:您对市场趋势性的判断,不仅仅局限于新能源汽车,可以谈谈太阳能汽车等等,您去年提到新能源汽车会在2015年迎来引爆点,现在是否有所改变。
  王传福:原来说太阳能电在2015年有很大的变化,因为太阳能电价跟煤的电价接近。我们给南方电网引进了2万兆瓦,给国家电网也引进了2万兆瓦,目前国家处于出能试验的阶段,如果试验成功的话,就会大规模的推广。
  电动汽车方面公交系统会先走,我认为上得最快的就是公交电动化,虽然出的晚,但是会上得快。私家车是环保和有社会责任的人,这些群体会先购买。这类的群体北京人很多,但是北京需要进一步等待政策。一般的城市会少一些,北京市场打开后,我们的市场就会很大。我们乐于看到公交电动化,有很多的社会责任和意识,包括国家的安全问题。社会意义远远大于经济意义,这是放到首位的,通过深圳大运会的运行后,我们认为公交会先行,实际上国家的政策就是指电动化,有的城市实施计划并不是很好,只是深圳完成的比较好。
  我们认为公交电动化在未来三年会发生很大的改变,明年到深圳的话,如果深圳有2000台电动大巴的话,这就是一场公交系统的革命,明年来的时候,就会问,还要买燃油大巴吗,或者是燃油大巴什么时候消失,大家讨论的就是这一问题。
  记者:电动车的概念,在国外接受的程度是怎样的,是否想过花大力气扩大海外的市场?
  王传福:公交系统来说,美国是依赖私家车的城市,美国的纽约、洛杉矶、芝加哥、休斯敦四个城市大巴多一点。北京的出租车有五、六万台,大巴有二、三万台。
  记者:美国人愿意用电动的汽车,是否可以在这些方面切入?
  王传福:比亚迪是中国企业,虽然是巴菲特投资的企业。我们更愿意将公交电动化放到中国,在我们的战略中有个优先顺序,公交是第一,F3DM双模电动车在深圳也卖的,现在所有的电动都移到公交上,电池产能不够的情况下,首先保证公交。
  记者:你们的策略是公交优先,本地优先吗?
  王传福:公交优先,并不是本地优先,有的城市让我们投资,每个省和城市都投资的话,我们没有这么多的资金,这就是地方保护。
  记者:电动车是中国政府旗帜鲜明的倡导的,但是国外不一定认可的,而且车到国外还需要认证,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比亚迪中报的时候,净利润下滑了88%,但是我注意到报表内有一个现象,关键的原因在于摊销和折旧。报表中的净利润看起来不好看,但是现金流是正常的,也就是说明比亚迪在前期几年大规模的投入,在这一、二年或者是今年的报表中摊销费用加大。我们想知道的是,这两年是调整年度,您预测业绩的拐点会在什么时候呈现?
  王传福:这都是明年的事情,我们二季度是很差的,大约11月29日会公布三季度的业绩和四季度的预告,到时你会看到。对于企业家而言是很坦率的,很羡慕你们的。家里人多,现在有18万名员工,虽然有一些梦想,又要现实。股东要满意,员工要涨工资,因此管理层要不断的努力,各方的利益尽量的做到。
  比亚迪是技术型的企业,本来就是打技术牌的,我们叫做技术为王,创新为本,我本人也是学技术的,技术看得更深一点,在其他的企业产品为开发服务的,我们的产品是为战略服务的,我是以技术作为支撑,才可以奠定未来,我看得远一点。技术也是为产品服务的,同时优先为战略服务,地球是不堪负重的,作为有责任的企业家,要做一些事情,城市也是不堪负重的,要满足各方的利益,员工要求涨工资,股东要求股价上涨,我们要满足各方的梦想,如果要实现的话,人类就不会未始有、打仗和污染考虑,从技术的角度来说,并不是很难实现的,太阳能价格在2016年就掉下来,储能的技术已经有了,就是缺乏大规模的需求,有定单我们就可以做的,人类真正能够发展,就不会欠子孙后代的东西,现在是将孙子的东西用掉,这样下去的话,他们将来怎么办。
  作为企业家来说,有梦想,也有压力。今年比亚迪很努力的工作。我们以前也犯了一些错误,压力大的时候,头脑更加的清晰,会做出正确的事情。2009年每天都是迷糊的,产能很大,产品卖的很好,当时很容易犯错误,头脑是发热的,有压力的时候,反而会冷静的思考。

王传福:该犯的错都已犯过了 2013年将重新进入腾飞


“2005年推出F3以后,连续5年的高速成长,特别是2010年达到了100万台,在网络扩张上犯了一些错误,过多地关注了网络的数量,忽略了网络的质量。其次,在一些小问题上,例如产品的小问题上,做得不够细。”面对记者,比亚迪(002594)董事长王传福一开始就解剖自己的“两个错误”,“我们准备从2011年到2013年花三年时间进行调整。”
  近一年来,比亚迪似乎坏消息不断—经销商退网、销售高管离职、裁员风波、中报利润骤降88.6%,以及“气囊门”事件……但王传福依然信心满满,代工远未到行将末路,新能源汽车也绝非未成气候,“深圳正大力推动公交电动化,未来5年将更换1万辆公交大巴和1.3万辆出租车,我们已经拿下明年深圳2000辆电动大巴的订单,40亿元”。
  “2010、2011年的放缓,在比亚迪的历史上,不完全是一件坏事,我们解决问题后,更能实现我们的目标,”王传福说,“2013年将重新进入腾飞”。
  话语平静,但掷地有声。
  三年调整
  三年调整如何实施,管理、组织、人员和工厂如何调控,是否要进行大的变革?
  王传福说,调整首先是网络,以前有1000多家经销商,现在是830多家,精减了很多,现在是只出不进,随着S6和G6产品陆续投放,他们的信心也非常足,摩拳擦掌希望和比亚迪一起奋斗。
  其次,提升品质。“我们一定要将品质做到跟合资公司一样,这是不能妥协的,S6就是一个例子,在品质一样的情况下,价格只有合资品牌的一半,”王传福说,“现在老百姓还不了解我们的品质和品牌,没有关系,就慢慢试,比亚迪品质绝对不妥协,所有的小问题,例如雨刮(F3投诉率第一的是雨刮)和噪音等不能有半点差异,不行就换供应商。我们的目标很明确,今年年底所有车的品质要达到合资品牌的要求,内部IQS控制要小于10%,合资品牌这方面的数据也就9%左右,现在S6做到了,F0做到了,今年底F3也要做到。”
  同时,动力总成上要与国际同步,如涡轮增压,比亚迪也要有。
  此外,电子化方面要领先。“我们拥有各种十万多元级别汽车中无法看到的电子配置,例如数字电视、倒车影像和右前轮摄像头。我们在国内第一家使用感应的钥匙,例如放到钱包里面的一个芯片。还有云钥匙遥控和安全技术,经济型轿车安装夜视系统,所有的座椅和方向盘都做成GE,还有GPS、蓝牙、5.1声道的家庭环绕、6个安全气囊,整车设计是按照五星碰撞设计,我们的品质已经做到跟合资品牌同步。”
  “有了这些条件,我们相信实现第一并不是一句口号,我们犯了一些错误,速度放缓一点,这样不是坏事。坦率讲,2009年我所主持的会议,99%的时间都是谈产能、产能、产能,因为2009年增长了162%,开会后留下2分钟谈一谈品质问题。事业部的总经理说,品质没有问题,不是都卖光了吗?真正有压力的时候,销售放缓的时候,才会真正花心思,真正动真格地改善噪音的问题、雨刮为什么刮不干净的问题,只有将这些问题真正重视起来,公司整体的规划和服务水平才能提高。”
  “如果我们的品质跟德国车是一样的,跟韩国车是一样的话,价格是他们的一半,我们还有百分之十几的毛利,这就意味着什么?”王传福说,“我们该请的师傅已经请了,该学习的都学习了,该犯的错误都犯了,现在就要出真的东西了。”
  对于公司事业部的调整,王传福说,现在比亚迪有18万名员工,汽车产业部有7.3万名,IT产业有11万多。7万多的员工是垂直整合的方式,销售部的人数是比较多的,目前正在精减,将原来的四个网络变成三个网络,我们的销售人员要控制在2500多人左右。
  王传福表示,“比亚迪的产业很多,包括公交电动化、绿色公交事业部,还要给香港做巴士,这是新的事业部,还有诺基亚、华硕订单加大生产方面需要的人员,我们尽量内部调岗,到目前为止没有主动裁过一个人。但坦率地说,有一些做销售的人调到IT不太适应,不像销售那样每天很自由,有的人就会走了,我们也不会勉强挽留。”
E6五年无对手
  14日上午,比亚迪首次将其视为绝密的“铁电池(磷酸铁锂)生产线”及检测中心,公开“暴露”在媒体记者的眼前。
  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侯雁说,每块铁电池容量为200安士(日本生产的铁电池最大为50安士),无惧火烧,在即将上市的E6车型上,将安装96块铁电池,一次充电可行驶300公里。
  “E6五年无对手。”王传福之所以敢于如此放言,也正是基于这款“自主知识产权铁电池”的底气。
  王传福认为,中国发展汽车工业,除了走电动车道路,没有第二条路。中国如果一个家庭一部车就是4亿汽车,一年8亿吨成品油,相当于原油11吨,去年中国才进口二三亿吨石油,进口依存度已达55%,发展电动汽车对中国尤为重要。
  耗油大户之一是公共交通,一辆私家车一天平均运行不到2小时,一辆出租车运行20小时,一辆公共巴士相当于30台-40台私家车的耗油量。按深圳计算,公交系统的耗油量占到深圳总油量的25%-30%。
  比亚迪的战略选择是,将公交电动化放到首位。王传福称,深圳未来五年,要更换1万台公交大巴、1.3万台出租车,13日香港特首曾荫权在新的执政报告中说拨款1.5亿港元购买比亚迪电动大巴约30台。法兰克福订购的电动大巴明年三月交付,给米兰明年交货600台大巴。欧洲巴士的营运商到深圳一看有200台电动大巴、300台电动出租车在跑,一下子改变了他们很多的概念,回去后马上停掉了欧6项目、混合动力电动大巴项目,买了比亚迪400台电动大巴在赫尔辛基运行。
  “10月26日,E6就要上市,这款车我们打造了9年,逐步改造,逐步优化,累计投入10亿元。在未来5年内,没有哪一款其他出租车可以满足电动化的,而E6可以满足一次充满电续航250公里,行李厢可安放三副高尔夫球杆,E6代表了未来发展的方向,作为出租车,E6在5年内没有竞争对手。”王传福称,公交电动化的市场蛋糕之大令人咋舌,50万台公交车,约1万亿元,1200万辆出租车,约1.32万亿元,比亚迪的电动车战略,就是K9(公交电动大巴)+E6(电动出租车)组合。
  未来“秦”计划
  比亚迪造车的思路主要有三步:通过逆向开发低成本推出新产品;通过垂直整合产业链获得产品在制造环节上的成本优势;通过市场销量的高速扩张实现规模化收益。但是这个模式已经带来了新车推出节奏较缓慢、市场诟病企业设计“山寨”等问题,但这一点很快将会改变,在调整期间,比亚迪连续推出数款新车。王传福表示,尽管制定了三年调整计划,但投入方面没有太大变化,否则就会青黄不接。
  5月上市的S6是调整期内第一款车,如果说F3代表比亚迪2005年的水平,S6代表比亚迪现在造车的水平,丰富的电子化配置遥遥领先,有望带动比亚迪二次腾飞。E6先行者装载的是比亚迪云钥匙,比感应钥匙更方便,用苹果手机开车门。新款F3明年将在北京车展推出,钥匙遥控技术独具一格。
  调控期内第二款车G6,说明比亚迪的品质达到了合资品牌的品质,动力跟世界同步,1.5L缸内直压和涡轮增压,使老外都惊讶。明年还会推出新F3和新F6,F3有遥控功能,F6采用悬视夜视系统。
  王传福强调,明年9月份将推出一款车,叫做“秦”,这是比亚迪挑战合资品牌的一款车,F3DM是比亚迪2008年的技术,秦是比亚迪2011年的技术。0-100公里加速6秒,100公里油耗2L,还有很多新技术,云钥匙、遥控都是小意思。摄像头、座椅、方向盘都是GE的,人坐进去后,方向盘就下降,出来后,方向盘就上升,座椅也是电子化的,这是比亚迪I系统,有一个小的机器人(300024),门一开就有小人在仪表盘上运行,上面有很多的摄像头,而且跟你对话,不用动手,只用动嘴就可以了。可以通过苹果手机来遥控,如果将车借给朋友,也可以通过远程监控了解是谁在车上,这些项目是可以真正挑战合资品牌的,看了让人感觉恐怖,这是比亚迪2011年最新的技术。
  王传福说,以前设计师经常搞一些特色的东西,他经常否定了,不敢冒险,但秦这个项目就是属于挑战型的,就是属于里程碑式的产品,造型就是异类的,秦这个项目有夸张的资本。
  “说到市场,我们的市场是全球第一,如果说资金,中国不缺钱,政府也是支持的,中国有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工程师,为什么比别人差?”王传福说。

Monday, January 10, 2011

Nobel Prize Winner (Zhores Ivanovich Alferov) visits BYD


1月7日上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俄罗斯科学研究院院长、圣彼得堡大学校长若列斯·伊·阿尔费罗夫院士携其子——圣彼得堡大学创新部主任伊万·若·阿尔费罗夫访问了比亚迪坪山总部,比亚迪中央研究院院长宫清等接待了他们。
阿尔费罗夫院士一行在坪山展厅参观时对比亚迪产业规模大为惊叹,同时也对比亚迪“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理念极为赞同,“Great company”不时地从阿尔费罗夫院士的口中传出。阿尔费罗夫院士主要研究的领域与比亚迪新能源产业联系紧密,参观期间提出了很多有关公司新能源产业尤其是LED未来发展的独到见解。阿尔费罗夫院士对比亚迪自主研发、生产的F3DM大为赞赏,试驾结束后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very good”。随后,双方对半导体及新能源目前已有的技术及未来可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刻、热烈的讨论。阿尔费罗夫院士表示比亚迪是他少见的、能与自己进行如此深刻技术交流的企业。阿尔费罗夫院士最后说道:“比亚迪将来一定能成为世界新能源的领军企业!”

共同探讨比亚迪“三大绿色梦想”

Other Updates
Shenzhen starts using K9 electric bus

1月6日,比亚迪纯电动大巴K9在深圳福田区202路公交线(福田枢纽-航母世界)正式投入载客试运营,最低只花2元即可享受纯电动公交的无碳及舒适。据了解,本次比亚迪为深圳巴士集团提供了两台K9作为试运营车,到大运会时K9投运规模将扩大到200台。从现在开始两位“绿巨人”就将正式投身“绿色事业”,与兄弟车F3DM、e6一起为未来交通电动化努力“奋斗”了。
K9试运营K9试运营
试运营K9车内试运营K9车内
节能环保 经济实惠 节能环保 经济实惠   
城市中大量使用公交车有助于缓解拥堵,但传统公交车也是城市污染的大户,一部公交车的能耗及排污量相当于30辆私家车,10辆出租车,而用纯电动大巴作公交车既能缓解拥堵又解决了城市污染问题。
本次在深圳投入运营的比亚迪K9完全使用电能,无污染、无噪音、真正实现了“0”尾气排放。经测算,比亚迪K9在开空调的情况下,每百公里耗电为120度,即便工业用电价格提高到6角一度,K9运营一百公里只花费约72元人民币。按大巴一年运营353天,日行距离250公里计算,K9年耗电约6.4万元。而普通的燃油大巴开空调行驶百公里约耗油40升,以现今的油价计算,一年的油钱是22.1万元。也就是说,如果用电动大巴替代燃油大巴,一年的油费就可节省15.7万,燃料消耗成本还不到同类燃油车的1/3,环保又经济。
舒适便捷 绿色交通舒适便捷 绿色交通
纯电动大巴K9是比亚迪通过电池技术优势,结合整体设计优势打造出的一款适合城市的交通工具。K9搭载的正是比亚迪自主研发生产的铁电池,其优良性能己在比亚迪F3DM、e6等车型上得到充分验证。经测试,K9一次充电综合工况续驶里程超过250公里,如果不开空调可以达到300公里以上,利用公交总站的专业充电设施快充,半小时即可充满50%的电量,而安装于车顶的太阳能电池板,在行驶过程中也可提供辅助续航动力、为动力电池充电。向大巴司机了解到,本次运营的两台K9将于总站南方电网福田电动汽车充电站补充能源,单台车一次充电可行驶3个来回。
纯电动大巴K9独特的人性化设计也将给乘客带来全新的温馨感受。K9采用了全通道低地板、一级踏步设计加三乘客门结构,乘客上下车将更加便利,即使是老人小孩也能轻松一步踏入,后车门处还专门设置了一块折叠金属,平时置于车内,通过把手拉起后可翻出车外,在车门与公交站台之间搭出一个不足30°的小坡,方便轮椅、婴儿车、拉杆箱等的上下。K9的载客区借鉴了地铁设计,车身两边分别有一排折叠椅,相较于一般公交的固定座椅,对车内空间的利用更为灵活,使得乘坐更加舒适。
仿地铁式座椅仿地铁式座椅  
据了解,目前投入运营的两台比亚迪K9是深圳地区首批运营的纯电动公交大巴。此前,这位“新能源领导者”的双模电动F3DM已面向个人销售,纯电动车e6作为出租车在深圳投入规模化运营,目前累计运行里程已突破150万公里,而电动大巴K9上路试运营则正式宣告“绿色交通时代”已向大众走来。

Thursday, December 23, 2010

Interview with BYD personnel

比亚迪销售公司总经理:电动车已投放美国市场

记者:听说你们的纯电动车E6今年底投放欧美市场,现在情况如何?在海外市场的开拓方面有没有知识产权方面的障碍?

夏治冰:就在前天中国汽车第一次踏上了美国市场,混合动力F3在洛杉矶已经开始挂牌,进行批量投放。最近这两天我们会把相关图片、新闻、细节披露。这是中国汽车,也是中国电动车第一次进军美国汽车市场。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来我们在进军海外,特别是美欧这些高端海外市场。我们想把全球要求最高的汽车市场拿下来,这对中国整体自主品牌形象的拉升和对比亚迪技术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我们所有的技术都是自主研发的,没有知识产权的障碍。
记者:能否介绍一下今年你们的新能源汽车在国内的销售状况?
夏治冰:今年也就1000台左右,明年计划在私人电动车上做到百分之百的增长。现在我们也在面临交货的问题,我们由深圳开始推广,逐渐扩展到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
记者:能否理解为比亚迪的电动车首先适用于公交系统,还未能真正进入私家车领域?
夏治冰:这两个事业并重。公交是一类,也有私家车。私家车投放的就是F3混合动力,因为全球的汽车品牌都在摇旗呐喊电动车时代,但是真正在市场上卖的,特别是在中国市场上卖的就我们一家。我们是小阶段、分区域的投放。但是公交需求量很大,一辆出租车一年的耗油量和排放量等于十家私家车,全国大概有120万辆的出租车,相当于1200万辆私家车,所以在公交里面率先推动电动车,对解决污染、解决能源问题有非常大的意义。

比亚迪张璇:2011年车市稳健增长

12月20日,在广州车展上,比亚迪公关四部经理张璇接受了环球网汽车频道记者郭娓娓和环球时报广东广告分部苏琦的专访,访谈实录如下:
比亚迪公关四部经理张璇(中)
记者:比亚迪这次在广州车展展出的亮点新车未来的市场预期是什么样的?
张经理:这次广州车展,我们主要有三款车亮相。一款是我们的SUV车型S6,还有一款是比亚迪旗舰型家轿G6,另外一款是G3的两厢车型G3R。这三款车型都会在明年上半年集中推出。另外,除了这三款全新车型之外,现有的车型也推出了一些新的版本,这次在广州车展上有一定亮相,一个是F6推出了2.0 CVT版本,还有多功能MPV车型M6在广州车展也会上市两款新的尊贵型版本,一个手动挡,一个自动挡。它们的价位分别是手动挡17.08万,自动挡19.88万。另外,还有运动型城市家轿L3也会推出手动挡版本。
那么对于2011年的车市预测,2009年和2010年大家也可以看到,中国车市还是持续火爆的,并且中国现在也已经成为世界第一汽车销售大国,我们的产销是非常可观的。当然我觉得因为有一定的政府刺激政策在里面,也有可能会让消费者出现提前预支消费。所以经过两年车市的持续火爆,在2011年车市还会有一个比较稳健的增长。但是因为车型越来越丰富,可能消费者在购车时会更多倾向于理性购车。我们预测,2011年车市行业会保持在15%或者20%的增长趋势,我们比亚迪也会按照这样的车市趋势来设定自己的发展目标。我们新车型的推出也都会适应消费者的需要,像SUV车型是中国车市上销量最好的一个细分市场,我们会把SUV市场作为一个重点。另外,我们在新能源车方面也会有新的突破。
记者:我们新能源车目前的市场反响如何?
张经理:我们的新能源车大概分为三类,一个是针对个人市场推出的混合动力车型L3,这款车2010年一季度已经向深圳市民开始销售了。这款车月销量从最早的十一台、二三十台,到第四季度一个月超过一百台,市场反响和消费者的认可度越来越高。每天打电话咨询这款车的消费者还是比较多的,尤其是一些外地客户希望我们能把这款车尽快推到深圳以外的市场。在2011年,我们也会继续推动这项工作。这个就是混合动力车型,除了深圳以外的城市,未来我们还将在其他城市做进一步推广。
另外一个是纯电动车,纯电动车现在推出的是E6。在2010年,我们主要针对出租车市场做了一些示范调查,现在在深圳市区有55台比亚迪E6出租车,运营里程已经超过150万公里,单车已经超过7万公里。7万公里可能相当于私家车两三年的行驶里程。明年,通过这款车型在公共领域的示范,以及市场的信息反馈,我们也会对它进行升级和一些细节改进。
明年,我们也有计划推出个人版本的纯电动汽车,以作为市场化的一种新产品。另外,我们在2010年9月底已经下线了一款纯电动大巴叫“K9”。这个大巴主要是针对国内的公路交通领域,希望可以多做一些合作和推进。现在,我们跟长沙政府已经签署了一份意向购买协议。在2011年,我们还计划向更多的城市推广我们的纯电动大巴。
记者:目前,我们的车型在海外出口情况如何?
张经理:由于比亚迪汽车整体起步较晚,05年才推出第一款新车,因此在海外市场销售大家看到的数量还是比较少的,但是我们在中东、俄罗斯,还有一些美洲国家的经营市场推进得还是比较快,而且每年的增长率是超过百分之百的,但绝对数量上可能少一些。现在,据我所知,我们向国外销售的车型以前是以F3为主,这是我们最经典的一款车。这两年,比亚迪F6、F0也有一些出口,这个比例也在逐步增大。
记者:那么我们新能源车在国外销售情况如何?
张经理:这个也分一些情况,经过海外市场,像新兴一些汽车国家,它们可能对这种中国的品牌接受度更容易,我们进入这个市场也更容易。但是,对于比较成熟的欧美国家来说,它们本身就有一些很老牌的国际品牌,因此你想再占领市场并不是太容易。不过,比亚迪有一个优势就是新能源和电池技术在全球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所以,我们在成熟的欧美国家,是以新能源汽车出口为主。上周,我们就已经向美国开始出口我们的双核电动车F3DM,是跟洛杉矶地区有合作,现在F3DM在洛杉矶的街头也是能看得到的。在明年,我们也会向欧洲国家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做一些出口。但是可能各个国家对新能源车的机制还有标准方面还需要一段测试时期。不过,针对这些国家,我们在新能源市场的推进方面,整体形势还是比较良好的。
记者:比亚迪今年的销量情况怎样?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
张经理:今年我们的销售目标是60万辆,到12月初,我们的销量已经超过了50万辆。相比去年同期,大概增长了25%,基本上还是超过了同行业企业的平均水平。我们对销售情况整体还是比较满意。当然,我们在年底这一个月还会集中精力冲刺,销量方面还会有个更好的成绩。
记者:那么,明年比亚迪的发展规划是怎样呢?
张经理:明年,我们推的SUV车型是普遍比较走量的车型,在国内的销量也是比较好的。SUV在一个月能卖到一万辆,对销售数量来说提升会比较快。但是我们还要看到的就是,自主品牌在传统市场方面也会向上发展,因为传统的AO、AOO级车型也是我们具有传统优势的细分市场。另外对于B级和C级车型,我们也会做一个上攻的努力。
记者:明年比亚迪的销量目标是多少呢?
张经理:目前,我们还没有设定,但是我们基本会按照15%-20%这样的一个增幅来走,这个也大概符合整个市场的发展趋势。
苏琦:有媒体报道第三季度比亚迪利润是下滑的,原因是在哪里呢?对此,比亚迪有哪些应对措施?
张经理:因为比亚迪集团是个上市公司,所以它的年报或者是财报都是比较透明的,大家看得也都比较清楚。在第三季度,其实针对汽车研发方面投入的力度是比较大的。今年我们也一直在推中高端车型,像现在推的L3、M6都是十万元以上的车型,那这个对于技术来说也是比较大的挑战。在新能源车方面,像E6、纯电动大巴等,短期是看不到收益的,但前期的投入和研发方面还要持续来做。另外,我们在新能源核电站、太阳能电池这些方面的研发投入也比较大,所以总体支出比较大。
另外,七八月份汽车是汽车销售的淡季,这几个月的销售成绩对公司的利润也会有一些影响。但整体来说,今年的订单数还是比较不错的。
记者:在出口方面,比亚迪有没有遇到一些困难?
张经理:出口方面,每个自主车企都是比较看重的。但是我们的量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少。各个国家的情况不一样,它们所接受的车型也不一样。所以针对新兴的市场和成熟的市场,我们也分别制定了不一样的策略和方式。
记者:在其他国家,它们在政策上有没有设置太多的壁垒和障碍?针对这种情况,比亚迪如何应对?
张经理:其实也不存在这种状况,因为目前比亚迪在国外有自己的代理商。另外,在海外也有一些CKD整车组装厂。在俄罗斯有一个,在叙利亚也有一个。所以在这方面,这些组装厂和代理商对我们推广海外市场还是有比较大的帮助。
记者:我们环球网主要是采取中英文汽车相结合的方式,想努力帮助中国车企走出去。您在这方面对我们有没有一些建议和想说的话?
张经理:作为一个对外发布的媒体,能多一个渠道去宣传中国自主品牌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大家可能知道,做IT也是从代工慢慢做起来的。其实我们一直做的很大,但是一直没有自己的品牌,没有品牌议价能力,那我们赚的只是这种加工的钱。但是不一样的是,现在如果要做汽车的话,就是要把自己的自主品牌销售出去,在国内和国外树立起“质廉价优”的口碑。当然这方面也要求我们自身作一些努力,包括产品、方案、产品品质和市场战略,媒体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通过这种国际化的视点帮助我们更好的走出去。

比亚迪杨昭:市场竞争越充分 优胜劣汰越明显


和讯汽车消息 12月21日,第8届广州国际汽车展 览会在羊城琶洲展馆将要拉开帷幕。本届广州车展 以“领先科技,共创未来”为主 题,充分展示广州汽车市场风向标的魅力。和汛汽车为您做全程报道。
在车展上,和讯汽车举办了主题为“变革中的本土品牌 机遇与挑战”的精彩沙龙,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公关二部经理杨昭发表了精彩观点。
以下为内容实录:
试乘试驾贯穿在我们整个一系列产品的推广活动中
杨昭:】试乘试驾我们一直持续在做,而且做的非常多,从第一款的F3开始,我们特别注重区域性小区巡展,比如到十强县,结合试乘试驾,我们可以做到整个方方面面。当时我们要求商家走出去,要走到社区,走到消费者的面前,和我们的消费者近距离的接触,让他们很直观的体验我们的产品。
举一个例子,2009年我们F0这款车,先说一下成绩把吧,F0上市不到三年,两年多,销量非常好,现在卖了20多万辆了。这款车我印象最深是在09年,全年都在做试乘试驾的展示活动,有些是配合车展,有些是单独做的试乘试驾。在展示车辆性能的同时,因为是非常小的一款车,但是可以做特技表演,消费者除了常规的试乘试驾体验,还可以做日常生活中不可能接触到的特技,比如说原地调头360度,还有甩尾、漂移等,充分感受这辆车,不但是工具,而且可以让消费者更多的体验这款车非常好玩。
试乘试驾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而且一直贯穿在我们整个一系列产品的推广活动中。车展也是非常重要,其实我们在这一块也是非常重视,国内A级展我们是分A1和A2级,每年我们会做40多个大大小的展览,大的展会是产品和品牌的宣传,我们在济南车展时,最高一个记录一个车展下来卖了800多台F3。展会对我们来说其实也是非常重要的。
市场竞争充分 优胜劣汰
杨昭:】截至11月底,累计已经销售接近47万台,去年我们卖了44.8,截至到今年年底的话,应该会有一个最少10%以上的增幅。当然了,去年的销量因为政策的影响非常大,刚才主持人也说了,政策的干预导致了市场的透支,今年其实政策干预的力度也很大,随着政策的退出,相对市场可能会走向比较理性、比较平稳的发展。至于说这个市场的增量,作为我们来说,因为现在产品序列,还有很多新产品推出,所以我们明年也不好去预估增量是多少,但是希望在新产品,包括既有的拳头产品的支撑下,应该还会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增长。
【杨昭:】合资品牌的自主车,或者是合资品牌的合资车,或者是外资品牌的车,他们的市场意识在下探,价格在降低,但是自主品牌也没有停,也在上探,若干年前我们自主品牌,或者是我们国内生产的汽车,相比这些国外进口的,或者是合资品牌生产的车,品质的差异会比较大,但是最近一些年来,这个差距是越来越小了,而且我们自主品牌的份额是逐年在扩大,应该是在09年、10年到达了非常高的程度。
【杨昭:】产品差距越来越小,再加上产品的种类越来越多,当然竞争也肯定会越来越充分。刚才说到A级车,像F3,A级车市场永远是竞争最激烈的,但是总会有胜出者。
【杨昭:】市场竞争充分,就会优胜劣汰,好的企业就会留下来,不好的企业、不好的产品就会自然而然的淘汰掉,对自主品牌的企业也好,对外资、合资的企业产品都是非常好的方向。
比亚迪下一个阶段将在公共交通领域做重点的推广
【杨昭:】比亚迪的新能源,我先讲一下,不单是新能源汽车。
比亚迪在新能源这一块,整合了上下游的产业链,从上游的多晶硅,到太阳能电池板的制造,到最下端的LED、LED灯泡、节能汽车等,在整个产业链都会有所涉及。电动汽车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推广难,规模很小,成本也非常高。在推广难这一块,现在基础设施建设最近一段时间在很多媒体,我们都看到了非常好的消息,就是很多城市都出台了相对应的,几年里我们要盖多少个充电站、充电桩等,深圳未来要建2万个以上。这些基础设施建设之后,对电动汽车走入家庭会有非常好的推动作用,但是目前我们面临的是基础设施非常少,甚至几乎就没有。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还需要不断的推动,因为比亚迪做新能源汽车,从立项到现在是八年时间,但是做电池是十多年时间了,一直在努力,投入也非常大。持续的投入也好,持续的推广也好,但是现在需要有一个转变,现在我们有两款车,一款是纯电动的大巴K9,另外就是E6,E6在深圳投放了一批出租车,运行的状况非常好,累计运行里程超过150万公里,反映也非常好,这就是我们推广的思路。后期E6这款车我们主要是会在出租汽车市场上做推广,为什么这么做呢?出租汽车相对于民用,或者是普通消费者使用,对基础设施的依赖要小很多,出租汽车是区间运行,不会超过城市,而且对基础设施的依赖是需要给它一个合理的布局就可以满足,不需要特别大量的。当然我们普通消费者行驶路径也好,或者是生活半径也好,很多不是那么容易满足的,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支撑,所以我们先推广在出租车上。这是在推广的难易程度上。
另外是推广的效果上,出租车是普通车的10倍以上,如果出租车大面积应用,对节能减排也能够起到非常好的作用。经济效益上,电动车在运营过程中,电费成本只是相当于用油成本的1/3、1/4,作为出租车行业来说,油价非常高,在经济效益上也是非常大的影响,再加上现在国家有非常大的产业政策支持,这个市场的进入是很容易的。另外就是公交车,刚才说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还有就是对基础设施的依赖,公交车对基础设施的依赖更小,只是A到B的运行,行驶区间非常固定,基础设施非常容易实现。经济效益也是一样,运营成本很低,在运营当中只有1/3、1/4的现在的成本,而且公交车的社会效益也非常好。
【杨昭:】是的,公交车、出租车都是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个人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推广非常大的难度,消费者天天可以在媒体、电视上看到新能源汽车前景如何如何好,但是只看得见,摸不着,没有办法亲身体验。现在汽车消费最好的体验是车展、试乘试驾,但是如果没有机会看到,何谈推广新能源汽车呢?公交和出租车一旦规模化运行,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就可以接触到,这对于他们个人购买、个人使用新电源电动汽车可以起到非常好的作用。这是我们下一个阶段的思路,在公共交通领域做重点的推广。

Tuesday, December 14, 2010

王传福:私家车领域要优先发展双模电动车

我简单讲讲比亚迪这几年在电动车战略上的思考,仅供大家思考。比亚迪本身是做电池的,又是做汽车的,这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方式,让两个技术进行联动。最近我们在深圳卖的双模电动车,目前卖的很好,同时我们有50部电动出租车在试运行。




何毅:面对王传福这样的旗帜性人物,我觉得我没法跟他提问题,我希望大家同意给他一个完整的时间,让他能够给大家阐述他的电动车战略。
  王传福:今天很高兴,感谢搜狐网给这次机会。我简单讲讲比亚迪这几年在电动车战略上的思考,仅供大家思考。比亚迪本身是做电池的,又是做汽车的,这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方式,让两个技术进行联动。中国这几年的汽车发展,已经到现在的1800万。汽车家庭已经不是梦想,应该说十年前汽车进入家庭是梦想,现在不是梦想。每个家庭都有一部轿车。每个人拥有一部轿车也不是什么梦想,我想未来20年、30年也能够完成。这一句话的背后,我们国家可以思考,中国有4亿个家庭,如果一个家庭一部轿车,我们有4亿部轿车,一部轿车一年用两亿吨油,那就花5亿吨油,哪有这么多油?我想中国发展电动车汽车具有紧迫性,涉及到国家安全问题。至于说二氧化碳减排问题,这是顺带要解决的问题。这是我想强调的一个观点。
  第二个观点,电动车大家实际上有很多误解。当然很难,也不是想象得那么难,主要一是在于电池技术,如果电池通过了,别的方面也就迎刃而解。电动车实际上结构简单。二是节约,不管从资源和能源也好,都比较节约。包括像控制系统是95,在90个以上的效力。传统燃油车的效力,从能量来算,平均也在20%左右。真正带动车走动的也就在20%左右,大排量更小。我们现在要提倡资源节约型,这样就节约省钱。百公里耗油70个40块钱,一个是10块钱,省了30块钱,因此节约。三是环保,电动车要简单、节约、环保六个字。可能大家对电动车有误会,实际上电动车普及以后,它会变得非常可靠,非常简单,非常环保。
  关于汽车的路线问题,我想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市场来定。我们觉得汽车要从优先度来讲,公交大巴应该放在首位,公交和出租车加起来1170万。1170万除以11才百分之一点几,这些公交系统耗了不少油,耗油量占到整个交通25%。大家知道一部轿车1.6排量和私家车1.6排量的,私家车才运行几个小时?两到三个小时。出租车不一样,一天拼命运行,一天运行22个小时,一辆出租车相当于10辆私家车的耗油量和排污量。一辆公交大巴相当于30—40辆私家车的耗油量和排污量。油从哪里来?尾气排哪儿去?这都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因此,我觉得从经济这一角度来说,我觉得优先把公交电动化发展在首要的位置。对于公交,我的观点是要优先,同时走纯电动路线。大家知道公交对电池的要求,尤其是大巴,固定路线、固定区域、固定时间,然后政府可以照顾到。不像私家车,私家车是老百姓决定的,公共车不一样,政府是可以影响它的,也是可以说话的。这些领域,我觉得这些应该电动化。
  第二点,私家车现在是6%的购车人,目前是上下班需要,同时坚固旅行。这时候我们觉得适合这种市场需要的,我觉得用双模电动车,或者有人叫增程式的都是一个概念,这类车是有市场的。国家一批不可能建那么多充电站,或者城市与城市之间的都不可能一下子被覆盖。所以,我认为在这个领域里,双模电动车拥有它的市场。既坚固了周一到周五的上下班,两条系统坚固,同时又是混合动力省油。因此我们觉得在私家车领域里要发展双模电动车,这是我的观点。
  第三点,最近我们在深圳卖的双模电动车,目前卖的很好,同时我们有50部电动出租车在试运行。历程已经达到了150万公里,差不多私家车可以跑五年。原来我们卖车保持电池到底多少保质期?以前我们保质期5年,现在我们通过实际运行数据看,电池保持5年我们是有底的,因为我们在深圳已经运行7万公里没有任何问题。这就是我的经验和观点,谢谢!
  何毅:论坛要求我必须代表我的网友提一个问题,因为在微博上网友已经非常的热烈。我想代表网友再向王总提一个问题。发展电动车最核心的就是技术,最大的挑战也是技术,技术最核心的应该是电池技术。而比亚迪能够成为中国汽车行业旗帜性的企业,我们得到的信息是比亚迪解决了电动车电池的技术。大家比较感兴趣,想王总给我们介绍一下比亚迪电池现在的状况和今后的规划。
  王传福:电池科学实际上是材料的科学,因为有了材料的进步才有了电池的进步。电池也发展非常快,从铅酸到了现在的锂电池,还有我们手机上用的钴电池。现在目前锂电池是比较好的。锂电池分好几种,目前随着材料的进步,各有各的优点。汽车电池不能用手机电池这样的东西,汽车是千瓦时,如果要爆炸的话就是一个汽车炸弹,汽车体系要选一种更安全的电池,选来选去选了一种在高温下不分解的电池。但是它也有缺点,最高达到150的瓦时。随着技术的进步每年提高3%左右,按照过往的经验可以提高。这就是我们要在性能上和安全上找一个平衡。目前来说,磷酸铁电池还是比较好的电池。我们比亚迪认为我们目前的领域是磷酸铅锂一个非常好的方向,谢谢。
  电池除了大的专利以外,大的专利是1991年美国有一所大学他们所注册掉了。除了这种专利后面还有很多种,比如说把一百个电池和两百个电池串联起来,这种差不多就有一百多个专利。我们做的比较早,可能看的比较远一点,我们就把它写成了专利。后人要绕开可能比较困难。因为时间早,所以就占有优势。

Thursday, December 9, 2010

Understanding the other side of BYD --- LED

自2010年8月首次亮相苏州国际照明展之后,比亚迪照明迅速成为业内关注热点之一。然而至今为止,除部分展会新闻提到比亚迪照明外,比亚迪照明尚未得到媒体深入报道,业内人士对其还停留在猜测的阶段。
近期,搜狐成功邀请比亚迪照明在搜狐微博开通官方微博,比亚迪照明总经理助理翟东胜也开通了搜狐微博。近日,翟东胜与搜狐微博网友进行互动。搜狐家居照明频道记者将翟东胜与网友对话整理如下,与您一起揭开比亚迪照明的神秘面纱。


@好摄之凸:比亚迪照明是否真像宣传那样“低碳照明”,和其他LED厂商相比,比亚迪照明产品有什么竞争优势勒?
  @翟东胜:这位朋友:1、比亚迪LED照明是无汞、无紫外线、无频闪的。一只荧光灯会污染至少180吨地下水,荧光灯下的紫外线照射10小时相当于在阳光下暴晒10小时,传统荧光灯100次/秒明暗变化的频闪对视觉伤害极大; 2、比亚迪掌握了LED芯片等的核心技术,优势不言而喻。
  @家居八卦:现在LED很热,但是还不够成熟,很多照明行业传统巨头都持观望状态。比亚迪此时进入,对这个领域前景如何判断的?有没有觉得有一定风险?
  @翟东胜:LED前景显而易见。其次,LED产业在中国不成熟,关键是大多企业集中在封装和下游,掌握芯片技术的企业少。BYD03年已进行LED研发,已掌握外延生长、芯片、封装及应用环节,立志成为行业领导者;进军LED照明是BYD经过周详的市场调查和对自身的深刻了解得出的。
  @人在边缘1999:我刚才专门查了一下资料,好像BYD照明现在主要做LED照明哦,我想问一下,BYD以后会做那种普通消费者家里用的照明产品吗?如果有,请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翟东胜:比亚迪照明--LED健康低碳照明引领者。 比亚迪照明的LED灯有球泡灯、射灯、灯泡、吸顶灯等等,均可用于普通消费者家庭照明比亚迪LED灯能耗方面仅是传统荧光灯的1/2,是白炽灯的1/10,不仅节能,而且对健康方面十分有利。

  @搜狐焦点郑哲:比亚迪照明在整个比亚迪集团占据什么位置?有什么战略意义?未来三到五年,希望做到行业第几?
  @翟东胜:LED是比亚迪继电池、IT、汽车之后的又一新兴产业,是其绿色节能产业的再延伸,也是其新能源的又一应用领域,相信LED产业将成为拉动其整体发展的又一驾马车。比亚迪LED未来的发展目标是做健康、低碳照明的引领者,成为行业标杆,立志做行业第一。
  @搜狐焦点曾伏虎:赶紧给大家说说比亚迪照明和比亚迪汽车什么关系吧。
  @翟东胜:比亚迪照明和比亚迪汽车是比亚迪集团的两个不同产业,是比亚迪绿色节能产业的一个延伸。一定要说其中的关联,我可以负责任的说,比亚迪汽车的LED车灯是比亚迪照明最直接的应用实例。
  @老愤青:问题1:比亚迪照明应该很有钱,那么集团对照明这块业务的支持有哪些呢?问题2:介绍一下比亚迪照明的渠道模式?目前比亚迪的渠道建设情况如何?
  @翟东胜:1、LED产业是比亚迪继电池、IT、汽车之后的又一新兴产业,是比亚迪绿色节能产业的再延伸,也是比亚迪新能源的又一应用领域,比亚迪集团非常看好 、重视LED产业。2、比亚迪LED照明产品后续会通过逐步建立的销售网点面向市场销售。目前比亚迪LED照明招商正在各地紧张的进行中,受到众多经销商的青睐。
  @光明独行侠:我也听说过比亚迪照明了,不过真不知道详情。美的集团今年进来(照明行业)的时候,花了好多钱,挖了好多人,开了好多店。那比亚迪进来,资金准备是否充分?团队建设,特别是技术人员和市场人员准备情况如何?
  @翟东胜:比亚迪拥有IT、汽车、新能源等几大产业,各产业都有很强的造血功能,雄厚的资金支持保障了产业持续发展;比亚迪电力研究院、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院、光电子研究院4大研究院为产品设计提供技术支持,涉及LED光学测试、热学测试、电源设计等。目前LED技术研发人员超过400人。
  @光明独行侠:感觉LED现在市场并未打开,大量的市场需求都是政府工程支撑的,那比亚迪照明目前要打开市场,也会主要走工程渠道吗?我们都知道LED比较贵,比亚迪照明价格方面有优势没?
  @翟东胜:1、比亚迪LED目前的产品主要有灯泡、吸顶灯、射灯、路灯等各种类型的灯,后期还有多种产品适应不同需求。产品的应用范围很广,除了普通的室内、道路照明外,还可用于店铺照明、酒店照明、景观照明、小区照明等。2、国内LED目前应该有70%以上的芯片均为外购,这是LED照明成本居高不下的一大因素。比亚迪照明掌握了LED照明核心芯片技术,涵盖外延生长、芯片、封装到应用领域,成本优势不言而喻。
  @光明独行侠:补充一点,现在比亚迪照明生产基地在哪儿?规模如何?产能如何?未来市场针对国内还是国外?能说说具体投入多少钱吗?
  @翟东胜:研发总部在深圳,生产分为惠州一期和惠州二期,目前一期工厂和二期部分厂房已经建设完毕。我们截止到2010年投入资金3亿,月产量是5兆W,月产值可以达到2亿;二期建筑面积12万平米,建设完毕后的月产量可以达到50兆W,月产值15亿;目前采购的MOCVD设备数十台,还在增加此设备。国内与国外市场都是比亚迪发展的目标和重点。

At the twelfth High Cross meeting, BYD shows the number of LED lighting products, step into the LED industry high-profile.

Currently, LED industry, largely in the application package and downstream links, few companies master the core chip technology, most manufacturers can only be imported from abroad, LED chips, LED chips and LED products would most likely account for more than half the cost. This reporter has learned, BYD lighting currently has 400 R & D team. BYD claims that they have a strong wafer R & D team, have mastered the core technology of LED epitaxial process and some supporting packages, circuits, optical, thermal, mechanical parts technology.

This year, BYD is continually expanding its production capacity of LED lighting. Week Lighting BYD PR Chen told the “Daily Economic News” reporter, BYD Huizhou in Guangdong factory has an LED with a 5-megawatt production capacity, under construction in the two 50-megawatt plant will have production capacity. This year in September, Buffett and Gates to visit China when he went to BYD Huizhou LED workshop. According to the staff BYD, BYD has invested in the field of LED lighting, more than 3 billion yuan of funds, but will have greater input into the future.

BYD booth lighting journalists see the industrial chain, including not only the epitaxial growth, chip packaging, but also extended to lighting applications. September of this year, BYD LED products began to enter the world’s largest supermarket chain Wal-Mart, while BYD LED light bulbs, ceiling series of lighting products sold in Australia have begun. Staff told reporters BYD, BYD LED products have passed the harsh conditions of the EU energy efficiency certificate (ERP), and access to A-level is the highest efficiency level.

Following the LED industry is BYD batteries, IT, get involved in another car after the new industry. According to reports, BYD is very optimistic about the prospec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ED industry, has decided to fight the pull of its LED products, another company carriages. The goal of BYD LED is to become the leader by making healthy, low-carbon lighting leader, and become a benchmark brand and the first of the industry.

Industry View
Lighting will generate significant growth for the LED industry. Based on latest data from Digitimes Research, the high brightness LED market will grow to US$12.6 billion in 2011, up 53% from US$8.25 billion in 2010. The overall use of LEDs in lighting will increase to 12.4 billion units in 2011 from 4.8 billion units in 2010, as the effects of LED light bulbs replacing incandescent bulbs will start to show in 2011.

Although lighting will not have a high share in the overall LED market, accounting for 3.2% of the overall LED industry value in 2010, major countries worldwide have laid down LED lighting policies and been actively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ED lighting industry because of growing environmental concerns.

Digitimes Research analyst Jessie Lin noted that global demand for LED light bulbs will increase significantly from 596 million units in 2011 to 2.5 billion units in 2013. Due to trial projects in many major cities in China, US and Europe, LED streetlamps will increase to 9.8 million units in 2013 from 2.2 million units in 2011.

With major countries promoting LED lighting, LED lumen efficiency has been improving significantly, and the prices for LED lighting are estimated to drop by 20-30% every year. Lin estimated that LED lighting demand will increase at a CAGR of 97.4% from 2009 to 2013, higher than the CAGR of 62.6% for LEDs used in large-size LCD backlighting in the same period. The overall LED lighting market will reach US$15.4 billion in 2011, and LED lighting devices will account for 10.6% of the overall lighting market in 2011, Lin said.

A Look into one of BYD's Research Centers
Google